阅读历史 |

八六六 常中正出山了(1 / 2)

加入书签

广州的会议开完了,几位同盟会大佬达成共识,继续派兵北上,必须在这场打败东瀛人的战争中出一份力,获取政治资本。

张人杰没出声,可他总觉得哪儿不妥,又想不明白。

琢磨了半天,突然想到了常中正,这可是他看中的一个人。

以他的眼光,觉得此人不简单,日后必定能做一番大事业。

何不问问这个家伙,看他有什么说法。

想到这儿,张人杰要通了常中正的电话。

“常兄弟,有件事情和你说一下,”

张人杰把刘大双的回电和他们几个人的想法都详细说了一下。

“张老,中正尚还年轻,不敢多言,以免误了大事!”

常中正的回答很谨慎,毕竟他人微言轻,有些大佬们定下来的事情不愿多言。

“但说无妨,我就是心里有些疑惑,才想听听你的意见!”张人杰知道常中正的心思,连忙鼓励道。

常中正幼年丧父,家道中落,勉强读了几年书,也算是尝过人间疾苦。

后来赴东瀛留学,回来又在上海滩上打拼,接受了许多资本主义的东西,也和诸多洋人、洋行打过交道,眼界开阔了不少。

在京城几年,做秘密情报工作,更是详细收集了边区的许多情报,对边区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都有相当的了解。

特别是对刘大双,他更是把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收纳、归类、分析。

从而,他在刘大双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,更是将刘大双做为一个学习的榜样。

他得出的结论是,在能力上,刘大双经济方面最强,军事次之,政治方面最弱。

但有一条,这个小皮匠出身的人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战略和长远眼光。

他做的许多事情,也许不着调,让人费解,可若干年后,才发现那是他早就布下的局。

就算是对东瀛人,他也早早布局了。

粮食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全部超低价出口东瀛多年。

由于有了充足的粮食,东瀛人没了饿肚子的忧虑,也不大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。

有限的一点耕地许多种了桑树,全力以赴发展养蚕业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>